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章朝堂辩论(1 / 2)





  待群臣起身来,始皇帝在宣布大朝会开始之前,总不免要多说两句。

  “朕即皇帝之位,于正殿之上,举办大朝会,目的有二,其一者,延续先辈之遗风,大朝会乃秦国之传统,每年这个时日都会举行,而今年的意义则更为重要,朕不必多言。”秦始皇说道。

  “其二者,观后辈之风采。大朝会是我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,朕希望尔等年轻一辈,可畅所欲言,如寻常辩论一般,尽可豪言壮语,无需忌讳。于此,朕特此恩赦,言者无罪。”

  蒙毅的心情自然不在于此,他心猿意马,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,听到秦始皇的声音,已是震骇惊叹,忘却了自己身在秦朝,心说道:“哇塞,那可是秦始皇呀,我竟然跟秦始皇站在同一个大殿里面,我不会是在做梦吧。”

  作为一名历史系学生,对于秦始皇有着无限的崇拜,如今见到了本尊,不免他情绪会是如此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又是说了一通客套话后,秦始皇才说道:“寡人所言至此,接下来,便是年轻人的时间。大朝会,开始!”

  群臣就座,各位年轻的后辈们到了辩论的区域内集中聚集,跃跃欲试。

  大朝会的规则很简单,由学子们辩论,最终决策权交由皇帝和臣子们决断,最终选出第一名。

  不多时,公布大朝会辩题:

  “帝国治式之道!”

  “果不其然。”蒙毅暗自心说。

  如今天下初定,追随始皇帝攻打天下的将领,以及皇帝膝下的子孙儿女,无不需要封赏得到他们应有的赏赐。

  八百多年前,姜尚提出了“分封制”,被世人所教授,而今论调帝国的国家制度,无不是对于分封制的冲击。

  而在场之人,大多信封《吕氏春秋》,视分封制为王道。

  而秦始皇统一六国,成就千世之功,又怎会遵循古道?复辟大周之制?因此,求新便是嬴政最为迫切的。

  只不过,他没有明说而已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朝会伊始,有一位年轻世子站了出来,道:“学生,博士学宫王博,有此一策,请陛下指教。”

  “说来!”

  “学生敢问陛下,自古以来,治式之道为几何?”王博率先发问。

  始皇帝答道:“大道三千,却终归为二,王道、霸道。”

  王博又道:“陛下,可知王道、霸道又如何取舍?”

  始皇帝没有回答,也不能回答。见陛下不语,王博继续说道:“今大秦一统,威仪四海,陛下之功德,可德兼三皇,功过五帝,乃千古第一人也。故学生以为,治式之道,当舍霸道,而取王道也。”

  “缘由何为?”始皇问道。

  王博回道:“四海皆平,然忧患于内,九州天下,情势风习各异,难为一统之治。然则,《吕氏春秋》乃为王道,欲安天下,必遵而循之,效仿周制,封诸多皇子各位诸侯,辅以良臣,因时因地而推治,如此天下可定也。”

  一言点落,举殿惊讶。

  甚至不少大臣们都在小声说:“不愧是丞相王绾之子,博学之才,颇有先辈之风。”

  众人皆惊叹,却独有一人不屑,蒙毅心说:“谬论。”

  嬴紫苏于暗处听闻,微微地点头,她便是看好王博之才,此番言论说来,确实没有让自己失望。

  而此时,嬴紫苏不忘多留意了蒙毅两眼,可没想到,这厮竟是在哪里打哈欠,根本没有将王博的治国之策听在耳中,对他这般轻蔑态度颇为不悦。

  在一片赞许声中,王博面带得意的坐会原位。

  稍时,又有一个人站出来,说道:“学生,博士学宫鲍白令之,亦有一言。”

  “说来。”

  鲍白令之躬身道:“天下一统,我朝新开,今皇帝君临天下,四海归一,当继三代之绝世,兴湮灭之封国,使诸位皇子、开国功臣,皆有封国之土,皆有勤王之力。如此封藩建卫,土地皆有主,民皆有君,陛下亦可省却治民之劳,可谓一策多用,泱泱乎大哉!!”

  他的言论,与王博所说之法一般无二。

  然而……

  他们或许不知圣意,可蒙毅却是知道,秦始皇之所以将此次辩题为:帝国治式之道。就是因为嬴政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。

  如今天下一统,再行分封,其必然会踏上周朝的后尘,数十年后,数百年后,后辈之子孙必受自己之苦,历史又会重新上演。

  因为,始皇帝召开大朝会,其目的便是为了寻求新的治世之道,可这群傻乎乎的白痴,还一个劲儿的撺弄皇帝继续分封,简直是笨的可以。

  怕是朝野上下,也只有蒙毅读懂了嬴政的心思。

  此时,又有一人不长眼的站了出来,蒙毅撇了一眼,耸了耸肩,肯定是博士学宫的人,听他说道:“学生,博士学宫叔孙通有话要说。”

  “说!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