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0146建筑工地半日游(2 / 2)

范宁听刘穆之说完,顿时诧异起来,“你招了五百人来此,听你刚才这么一说,是打算十日之内完成盖楼的工作?”

刘穆之再次点头,指着远处的楼面道,“明公您看,我们的工作是从前天开始的,第一天主要是磨合,但也将第二楼的框架大体立了起来。又经过半天之后,他们便基本熟悉了在这工作的节奏,昨天中午前开始进行建筑的准备工作,半天内就已浇完了一个楼面。他们今天的进度明显比昨天更快了,我想今天浇筑两个楼面是没有问题的,后天就能将第一层楼面全部竣工了......”

范宁便听便点头,范二则适时地补充道,“浇筑第二层的时候,其实可以直接在第一层楼面上和混泥土,将梯子也一并搬到第一层楼面,所以速度上不会差太多。也就是说,两天浇筑完一层楼面是没有问题的,盖楼全部完工也就是六七天时间,十五之前肯定能够完成了......”

“有这么快?”范宁不敢相信地问道。

“其实也不算快了,咱们建这楼应该从筹集各种材料开始算起的,建筑材料和人力才是最主要的。如果有足够多人的人,一天时间我都能将这楼给盖出来。”范二继续解释起来,而后越说就越兴奋。

使用钢筋水泥和砖头瓦块盖楼,明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
传统的建筑方式,一般都是从下往上盖,讲究的是万丈高楼平地起;而用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,却可以由上往下盖,或是先盖其中某一层,或是同时几层一起盖。

二十一世纪的长沙某五十七层的高楼,建造的时间不过十九天而已,平均下来正好一天三层。

更快的建筑速度是神奇的印度人创造的,他们仅仅用了四十八个小时就造了十层楼。

平均每天盖五层!

当然了,印度人这一天是满打满算的。

范二肯定不能跟他们比,毕竟这个时代的晚上照明就是一个大问题,毕竟他也没想过创造记录不是?而且,现在时间绰绰有余,盖楼什么的,不用太赶的。

他这话听在范宁和刘穆之耳中,实在有些吹牛之嫌,好在两人都只是笑笑,并没有开口反驳。

范二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,――铺设模板什么的的确可以几个楼层一起进行,但木板下面的支撑呢?这个时代没有足够多的钢筋,浇筑第二层楼面时还是得需要将支撑点设在第一层上的。

明知自己失言,他只得尴尬地笑着补充道,“其实盖楼本身并不太难,难的是后面的装潢工作,咱们还有二十天的时间搞装潢,但也还是时间紧迫的。不过,到了装潢的阶段也就不需要看老天的眼色行事了,晴天雨天都一个样。

刘穆之听了范二之语,也意识到工作越来越有难度了。

如果说建楼只需要把握大方向的话,装潢可就需要面面俱到了,现在盖出来的楼还只能说是半成品,可装潢之后就不能这么说了。

无心之失,也会成为话柄的。

刘穆之表示鸭梨很大。

范宁却为范二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表示欣慰,行百里而半九十,能够认识到后面的艰难,表明他的确是成熟了。

他继续在刘穆之的讲解下往里走,听他详细介绍起各种工种、各种工作的优缺点以及工作重心后,他不但对井井有条的工地甚为满意,对刘穆之亦是十分欣赏了。

而后几个人从第二楼的另一边转了出来,便看到了前方从码头处延伸出来的水泥路。

这条水泥路也是,在范二的亲自指挥下造出的第一条水泥路,她长有二三十丈,宽一丈多,仿佛如同一匹缎子扑在路面上。

看惯了黄泥地面和青石板铺就的路面的范宁,看到水泥路时,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范宁走到水泥路上,感受了她的坚硬之后,又用脚跟踏了几下,“这是混泥土铺成的?现在做出的楼面也会和它一样吗?”

刘穆之笑答道,“这条水泥路是一个多月以前铺就的,当时舍不得多放水泥,而且还下着雨,所以在质量上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。现在做出来的楼面肯定更好,但您最后可能看到的楼面上是铺上木地板,或者地毯的。”

范宁“哦”了一声,又忍不住问道,“既然还要铺设木板或地毯,何必用混泥土做楼面?想着这玩意就足够冷,而且这么重。”

刘穆之也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才好,只得转向范二,后者当即笑道,“混泥土的隔音效果比较好,也能防火,这是用木板的楼面所不具备的。”

范宁点点头,又在刘穆之的引导下往制作玻璃框的作坊转了一圈。

出来之后,范宁终于将憋了半天的问题问了出来,“道民有没有想过回郡衙做事,做商贾实在是埋没了你啊。”

范二一愣,随之与刘穆之面面相觑起来。

范宁这是向刘穆之抛橄榄枝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