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三章 武则天有点烦(2 / 2)


太平公主设宴,要众人坐下,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道:“今日请你们前来,是要商议我如何当上皇太女一事。朝中情形,想必你们都清楚了,你们就畅所欲言吧。”

“朝中情形已经明了,庐陵王、皇嗣还有公主,各有各的势力,相较而言,皇嗣的势力最大,最为可怕。”窦怀贞第一个发言,道:“以我之见,公主要想当上皇太女,首先就要扳倒皇嗣。”

李旦这个皇嗣就是太平公主的绊脚石,若是不能把李旦拿掉,她这皇太女就莫想了。

“没错。”萧至忠也是赞成这话,道:“皇嗣无才之人,不能决断,他的主心骨是楚王,只要拿掉楚王,皇嗣也就完了。”

“李隆基?”张昌宗眼里如欲喷出火来,恨得牙根发痒。

李隆基把张昌宗给废了,一提起李隆基,张昌宗就是愤恨不已。

“六弟,君子报仇十年不晚,你莫要以一时气怒而坏了公主的大事。”张易之提醒一句,道:“只要公主大事得成,此仇一定能报。”

“没错。”太平公主赞赏的打量一眼张易之,道:“依我之见,七哥八哥不可怕,可怕的是三郎,三郎不除,我难以成功。只要你助我成功,一定遂你所愿。”

太平公主狠辣之人,上次在武三思和武承嗣诬告李旦一家时,就想趁机除掉李旦,却是被李隆基破坏了。为了上位,除掉李隆基她也不会手软。

“公主说得对,庐陵王和皇嗣并不可怕,他们没有过人的才华,又不能决断,公主要取代他们不难,难就难在如何除掉李隆基。”上官婉儿适时开口,声音清脆悦耳,很是动听:“你们可有妙计?”

李隆基才智了得,而又立有大功,在朝中,在军中的声望很高,他的势力很大,不除掉李隆基,太平公主要当上皇太女想都别想。

“向陛下进言,说李隆基有异心,想要谋逆,有我们兄弟,还有婉儿,此事一定能成。”张易之出主意道。

“没用。”上官婉儿立时否决了,道:“李隆基最为可怕之处,就是他能把私利做得堂而皇之,还能得到陛下的认可,他用的是阳谋。别的不说,就说他安插人手一事,他的确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,却正大光明的进行。就连他掌控神都驻军,都给他说成他熟悉陈玄礼他们,用得顺手,一旦有事,他就能很快控制局势。这点,陛下也认可。”

武三思和武承嗣弹劾李隆基,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很有道理。只是,李隆基把安插人手,培植势力进行得堂而皇之,让人不得不信以为真,他用的就是阳谋。

“婉儿说得对,三郎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此。”太平公主很是赞成这话,道:“如今的三郎入主兵部,掌控了军权,更是控制了洛阳驻军,他的势力很大,即使陛下的决断,必要时他也能推翻。”

有什么权力比军权更可怕,更有力?李隆基掌握了军权,就等于掌握了最强大的力量,谁都得忌弹他。若是违反他的利益,即使武则天的话也不好使。

“当初就失策,不该让他去兵部。”窦怀贞很是后悔。

“那没用的。”上官婉儿却是看得很清楚,道:“突厥覆灭可以说是楚王一手促成,没有楚王就不会有如此大胜之仗,他在军中的声望很高,他的话很好使。不管是谁掌控兵部,只要楚王开口,就得给他办理。他去不去兵部,都一个样。”

的确是这样,以李隆基在军中的声望,他的话就是命令,比起武则天的话还要好使,只要他开口,要把谁谁安插到什么位置,掌管兵部的人一定会照办。

“早知如此,当日就该阻止他去北方。”太平公主很是后悔,道:“说到底,是我小瞧他了。不仅我小瞧他了,就是陛下也是小瞧了。嗯,应该说天下人都小瞧他了。”

若是在去岁阻止李隆基去北方参战的话,就不会有眼前这样的烦恼了。可是,那时节,又有谁把李隆基放在眼里呢?

就是武则天、王孝杰、太平公主,他们都认为李隆基去北方不过是“捞”点军功,而不是“建”军功,更不会想到李隆基立下如此大的军功。

现在想到,一切都晚了。

“要不,我们派刺客暗杀楚王。”张昌宗恨恨的道。

“暗杀?不错!”一片附和声响起。

“嗯。”太平公主眼前一亮。

“没用。”上官婉儿却是否决,道:“楚王身手了得,这是众所周知之事。更不用说,他出入都有好手保护,谁能近得了他身?”

李隆基可斩大食千挑万选的勇士,其身手可想而知了。而且,他出入护卫森严,要想行刺李隆基很难。

“更不用说,一旦行刺失败,必然会激怒楚王。”上官婉儿一脸的凝重,道:“楚王一怒的话,一是会血流成河,二是他会趁机打压公主的势力,到那时,就应了‘偷鸡不成蚀把米’的话了。”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