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43.第25—27章(2 / 2)


他们的酱菜和卤味也是一绝。追究其原因,竟然是赵清漪贪恋美食,孩子们正长身体,学习劳累容易饿,教了在家当主妇的嫂子和老娘好些方法,天天弄好吃的。

自己在赵家教书还能吃丰盛午饭和点心,在礼衙门却是没有,除非下衙,所以还是教书轻松。

唉,晚上想吃酸菜鱼,想吃老汤底的火锅,或者佛跳墙也行。

……

“这糕点真是稀奇,怎么做出来的,又香又甜又绵,上头这水果也好吃……”李王妃正用奇怪的叉子吃着一块蛋糕。

英亲王说:“是他们家婆婆媳妇整天没事做,就带着厨娘研究这些了。这糕点要是那妇人做,比这个还好吃些,不过她忙着写书。”

李王妃道:“老爷,你说过要釜底抽薪的,现在到底如何了,抓住人家把柄了没有?或者让人家另配良人,昀儿也就死心了。不然,他是个认死理的性子。”

英亲王说:“我才刚去,哪那么容易?那妇人道行高着呢!”

李王妃说:“要不,能不能将人送走?”

“你儿子惦念一辈子怎么办?人家靠着太子,是你想送就送的?”

“这都怪我,当初怎么就招人进来一见,这不又见着了太子,明霞也常往来,昀儿这就放不下了。”

“昀儿怎么样了?”

“天天念经,能怎么样?都开始茹素了。”

第二天,英亲王又去徐昀的禅房拍打了儿子一通,徐昀道:“父王见了我烦心,那我去相国寺剃度出家去。”

“你这个不孝子!”英亲王将儿子按在地上打屁股,小时有多宠,现在就打多痛。人前风雅雍容的英亲王,教训儿子就忍不住关起门来亲自出手。

“父王啊……”

英亲王也颓然坐在地上,无奈地嚎了几声,徐昀才揉着屁股爬起来。

“父王,你只依儿子这一回,以后儿子都孝顺您。”

……

英亲王教到腊月十四,礼部实在事多,就以儿子病重为由告假,赵怀方是不疑有他,还赠了买药银子。

赵怀方自己顶上只教他们读通经典是行的,赵清漪也能教两节课。

腊月二十,徐昀亲自托了个假名来求见赵清漪,她可不想声张此事,便和他出门去说。

她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,毕竟一个多月了,他没了下文。

听说他已经禀明父母,赵清漪差点晕倒,说:“这……这叫我再如何见人?”以前和英亲王府关系好,现在岂不要相看两厌。

徐昀说:“你且放心,天塌下来,由我顶着。”

“等等!”她摆出手,“我思维被你带着走了。首先得弄清楚,我跟你根本没有什么,为什么弄得好像有什么似的?我说了我不适合你呀。”

“你不用想你适不适合我,我适合你就好了!”

“男女之间,当然是彼此适合,哪有你这种说法?”

“子净,我觉得我适合你,你也适合我。我喜欢你,你也会喜欢我的。我们可以一起过想过的日子,你要施展才学,一定要有一个立足点,不然你毕竟是女子,你会身不由己。我欣赏你,你也能是我的贤内助。所以,咱们合则两利。”

赵清漪转过身,说:“因为利益而在一起吗?”她的任务毕竟不是造反,她拖家带口的,家人全是普通人,依附于她,家人现在过习惯了安稳富足的日子,她此时去做那亡命之徒也太晚了一点。

徐昀说:“不是为因利益在一起,而是在一起必然有共同利益,我们有同一个家呀。”

……

在赵清漪自己也有些胡里胡涂的时候,正式迎来了除夕和新年。

大年初一,今上因身体原因退位,太子登基,改年号为“景元”,是为景元元年。

普天同庆,大赦天下,并且圣旨言明要在景元元年开恩科取士。而乡试在二月初举行,会试则延到四月,以方便大多数当科举子赶来会试,天下士子人人振奋。

唯一不高兴的就是沈俊,他要提前一年搬离状元府。他现在还没有别的职务,没有定下官邸,去试探老丈人,老丈人也没有给他开门路。

王尚书为官老奸巨猾,知道徐晟要保赵氏,心中是十分忌惮,徐晟是储君时他们就达成了默契,他不再追着赵氏不放,而徐晟也不提此事。

王尚书也猜到赵清漪为徐晟办厂的事,但他不知道方子是她献的,王尚书看到的不过是这女子确有实干之才。

那么,对徐晟有这样大用的人,他就更不能动,除非神不知鬼不觉。

最让他生气的是女婿的笑话,可女儿到底不能跟着女婿流落街头,他还是运作了一番,想让他去富庶州府去当知府。这事还是被徐晟知道了,说沈俊人品有瑕,未见知错就改,为任一方怕给百姓带去祸患。

让他当了鸿胪寺的一名主薄,在本朝还是六品,没有升职,而鸿胪寺也不是油水多的衙门,最重要的是,他区区一名主薄,没有官邸,也不能带一大家子住衙门去。

所以,必须要找房子了,沈俊派沈忠在东京城中找价钱合适、且又挤得下这么多人的宅院,也真是巧了,沈忠找的宅院与赵家隔了一条小巷子。

原来也是一个京中的小官一家住那,现在那小官外放,只怕要在地方爬十几年,急着甩卖才便宜一些。

于是,沈家一大家子在二月下午,士子们刚刚考了乡试放榜时,举家搬进了那座屋子。

今天英亲王又来上课,顺便赠吃,还有顺便看赵清漪写的《国富论》的稿子,他觉得她写的这部书学问相当的深。但她只有初稿,是不外借的,他只有顶着先生的晃子过来了。

赵清漪虽觉这西席私事太多,时常请假,但这个西席的格局非常高,又极是聪明,不见寻常书生的迂腐,让赵清漪也不得不礼遇。

这样的先生可是难求,赵怀方看赵清漪都对他没话说,也相信张大人的高徒是真才实学。

问清哪得清如许,唯有源头活水来,赵清漪觉得自己的学问不算低,但是很多对于古代的社会上至贵族官僚,下至民间百态,还是有所不如这个先生的。

孩子们多一个好老师,学到得就更多。

而赵清漪和他讨论国富论的稿子,也修改了许多她在后世对于古代的一种推测性的描述,而又引入了听他说起的很多本朝的例子。

其实赵怀方看过她的稿子,给她的启发远不如许先生。

赵清漪想象成这就是有名师的举人和普通秀才的区别。

至于沈俊那人,那是开了挂似的,另当别论。

孩子们又轮到自习课,而赵清漪、英亲王、赵怀方三人在院角亭子里吃点心讨论。

忽见赵王氏风风火火过来,说:“公公,小姑,不好啦!你们知道旁边那院子新搬进来的是谁吗?”

得知沈俊搬到了隔壁,赵清漪也暗道冤家路窄。

当晚,赵李氏还提议搬家,他们手中有万把两的银子,也能在东京别处置一处不错的宅院了。

赵怀方否决:“我们问心无愧,哪有我们躲着他们的道理!”

赵清漪暗想:他们真住这么近也好,系统说万一那沈俊的十六个儿子,哪一个比赵纯强,那她的任务就有碍了。

她得看着点,可怜呀,她只有一个儿子赵纯,他要以一敌十六,古代人为什么都要拼儿子呀。

这天徐昀也得知此事,上午又来找赵清漪,府中人不知他是世子,只当他是普通的有钱人家的公子,而赵清漪会搭理他。

下人直接带人来进东院,特来研究赵清漪那本巨著的英亲王正和赵怀方一起在亭子里讨论,赵怀方虽灵性不足,但是在基层民间的一些阅历却比英亲王要强多了。两人倒都觉得对方的意见有价值,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东西。

赵家院子不大,徐昀进来,正面看到了赵怀方,走过来见礼。赵怀方虽然怀疑过这个第三次上门来的人,但是赵清漪说他是肥皂厂的一个大客户,是个家财万贯的富商。

“赵伯父。”徐昀抱了抱拳。

“徐公子不必多礼,现在小女正在授课,大约还有一盏茶功夫下课,徐公子不如坐下喝杯茶。”

英亲王一听儿子的声音,就呆了。

赵怀方道:“这位是徐昕初徐公子,这位是许先生,才学很是了得。”

徐昀看向他,正要问礼,但看他的后脑勺,但是这样也足够他讶异了。

英亲王深吸一口气,转过头来,微微道:“徐昕初公子是吧,在下许弘。”

徐昀目瞪口呆,半晌回神,抱了抱拳,说:“失敬了,许先生。”

赵怀方见有男人来找女儿,还怕许先生误会,于是介绍说:“小女在外还有点生意,这位徐公子也是跑商的,刚好有生意上的往来。”

父子俩大眼瞪小眼,徐昀忽说:“今日见到许先生这样的‘大才子’,三生有幸,不如许先生帮我看看,像我也打算读书,有没有可能考个功名?”

英亲王道:“阁下你仪表堂堂,衣饰不凡,出身富贵之家,怕是也不用考功名吧?”

徐昀微微一笑,忽问道:“赵伯父,许先生才学真那么了得吗?他是几时来府上的?”

赵怀方抚须道:“许先生乃是原张谦大人门下高足,崇德二十七年举人,才学我是远远不如,便是小女也是对先生推崇有加。许先生是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来寒舍屈就,家中几个孩子多赖先生细心教导……”

徐昀眯着眼眯,嘴角一抹讽笑:“我竟然还不知道。许先生,你这样,忙得过来吗?”

“徐昕初公子费心了,许某还能勉力支撑。”

下人新上了点心双皮奶,赵怀方也请他们用,英亲王没有客气,徐昀捧起碗也觉奶香四溢。

而孩子们也下课吃点心了,赵清漪才从二楼教室下来。

看了徐昀,也是一脸的尴尬,他现在是学会上门来了。

她也不知道是该接受还是拒绝。

英亲王道:“小姐,刚巧这位徐公子来访,难得今日热闹,不如一起坐坐吧。”

然后弄得大眼瞪小眼,英亲王道:“春光正好,又见徐公子如此人物,不如各填词一首,也附庸一下风雅如何?”

赵怀方笑道:“好得很!说来可笑,在下在东京也识不得几个友人,当初在江南,县官也常邀我去赴个文会,还能填词做乐。现今是生疏了。”

英亲王笑道:“东家何必过谦呢!”

赵怀方让人备了笔墨来,不禁感叹:“东京什么都好,只是这城中过于繁华,倒少了景致,鄙舍寒陋,倒不知以什么为题好。”

“便以春为题,与春有关皆可。”

赵清漪不知为何心虚,脑子里皆是空空,待道赵怀方和英亲王先填写出一首诗,轮到她时,她还有些发愣。

徐昀也在她身旁提笔,看她一眼,甜蜜在心中。

他们一同在桌上对着写好词后,四人再一同看。

但见赵怀方作:

功名利禄几时休?思无痕,水自流,徒恨韶华,只影为何忧?且笑我辈皆痴儿,纵使春在,知与谁求?

来年深山牧青牛,把长箫,执念丢,竹影斜窗,星月沉浊酒。都说老庄出尘世,率性而悟,管它确谬!

英亲王作:

花开花落春难驻,一刻千金。一刻千金,壮岁方知惜寸阴。少年不识愁滋味,一任玩心。一任玩心,了却韶华白发侵。

徐昀作:

水岸萋萋碧草,人间别是春寒,辛夷飞堕似当年。这般烟雨色,相对已忘言。

忍见双双燕子,依依掠过江南。落花风起渐阑珊。一弯清瘦月,几点旧青山。

赵清漪作:

微雨轻烟残梦,小楼古卷香茗。回头帘下草青青,斯文半掩,煮酒踏歌行。志远恰如云淡,心高正似风轻。逍遥何必博微名?三千诗句,指上与君听。

(注:诗词来自网络,非作者原创)

四人一看,谈及几首词的妙处,词又透出填词人身份和个性。

四人都觉意趣,要品个高下,以投票决定。

竟是赵氏父女投给了英亲王,而英亲王投给了“东家”,徐昀投给了赵怀方。英亲王看了儿子一眼,像是能看穿他,徐昀窘迫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