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9节(1 / 2)





  王县长来了精神,侧头看他:“你说,什么事?”

  林老实道:“目前除了这附近几个村,还有长丰乡,几乎没人知道大安鱼饲料。等过完年,工厂就要正式投入生产了,所以我想请县广播电台每天播放的时候,帮我一个忙,在每天的新闻结束后,宣传一下我们大安鱼饲料。这样全县养鱼户都知道有咱们这个厂,有咱们这种高效的鱼饲料了!”

  林老实取了个巧。现在虽然电视还没普及,但广播的受众已经不少了,每个村都安装了喇叭,家里条件比较宽裕的都有收音机,听广播才是这个时代农民们接触外界消息最便捷的渠道。

  而且这时候大家都还没打广告的意识,县城也没什么需要打广告的产品,第一次打广告,效果一定会很好。因为广播电台都是公营的,许多人会把这当成政府的公告,对其深信不疑。比口口相传和自己到乡下宣传有效得多。

  这其中的弯弯道道,不知道有“广告”这个词的王县长自是不清楚。不过他得承认林老实这个办法非常好,方便快捷又迅速,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全县人民知道大安牌鱼饲料。

  “好,这个我答应你。”本就不是多难的事,王县长一口就答应了。

  林老实感激地说:“谢谢王县长,咱们大安县鱼饲料的发展离不开领导们的支持,谢谢你们!”

  “林同志,不用谢,要谢就把大安鱼饲料给做好做大,带领咱们全县的渔民致富。”王县长由衷地说。

  林老实重重地点头:“我一定努力!”

  工厂建好后,林老实又去了一趟省城,跟机械厂约好了时间,将机器送来。他跟着技术员摸索测试了几天的机器,搞懂了机器的操作和遇到一些简单的故障该怎么处理后,招工的事提上了日程。

  普工最好招了,农民们都抢着干。工厂占地的农民分了十个名额,还有三十个名额,林老实给长丰乡十个,让公社的孟书记自己挑,要选脑子灵活,服从管教的,另外二十个对外招聘。

  除了工人,难招的是管理人员。林老实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,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,同时品行要好,但面试了好几个人都没找到合适的。

  后来王县长给他推荐了一个人,这是一个六十年代的老中专生,本来在政府上班,但因为妻子意外怀孕,偷偷生了二胎,被开除了公职。他本来是准备去更发达的沿海闯荡的,又放心不下妻子和两个孩子,所以王县长一推荐他,他就过来了。

  这个人姓唐,名文,是个三十多岁的瘦高个男人。林老实跟他聊了一会儿,发现唐文是个很有想法,很有干劲的人。其实辞职下海,是他早就想过的事了,生二胎成了最直接的□□。

  他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,第二个女孩,生二胎也不是为了追生儿子。通常不少人遇到这种情况,都会把女儿送给乡下的亲戚养,以保住公职,但他没有。因为他是个孤儿,从小一个人孤零零的长大,对血脉亲情看得很重,所以哪怕丢掉铁饭碗,他也要养自己的孩子。

  林老实跟他聊过之后,发现唐文确实很有见地,也有干劲,且在县里面的各个单位都有熟人,以后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也很方便,当即拍板定了他。

  工人,管理人员敲定了,接下来是仓库管理员,销售送货员等等。为了解约成本,林老实不等人招齐就开工,先把饲料生产出来,至于缺人,哪里缺,他就去哪里顶上,同时慢慢招人。

  刚开始状况百出,工人们连机器都不会操作,还要林老实手把手地教,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接触机器,中间闹出了不少笑话。

 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,一切总算步上了正轨。鱼饲料厂生产出的第一批饲料,林老实先拿来养工厂旁边的试验基地的鱼。

  他挑了二十条半斤左右的鱼,分别放在两个小池子里,一边用工厂里新生产出来的鱼饲料,一边用以前的老办法喂养。

  十天以后将这些鱼捞起来称重,喂鱼饲料的鱼明显比普通喂养的鱼长得快,而且活蹦乱跳的。说明目前这批鱼饲料没有问题,林老实放心了,跟广播电台那边联系好,请他们帮忙打广告。

  除夕刚过,大家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,走亲访友,拜年贺喜时,广播电台播出了一则信息“喂了大安鱼饲料,只需半年就可以捕捞,缩短一半的时间,一年可以养两次鱼。要想富,请到县城西侧省道旁找大安鱼饲料”。

  这条广播反复播放,早上,中午,下午,晚上,一天要播放好几次。播音员又是本地的一个戏剧演员,说话带着一种特殊的腔调,给人极深的印象,不少孩子觉得好玩都跟着学他的腔调和台词。

  几天下来,全县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说过大安鱼饲料了。而且不少人都会背这两句简洁的广告词了。

  因为是平时播报新闻和咨询的广播宣传的,有政府的公信力做保证,养鱼户们对此深信不疑,元宵还没到,就有不少养鱼户找到饲料厂咨询购买鱼饲料的事。

  鱼饲料毕竟要花钱买,刚开始不少人舍不得,只有一些大胆的敢买,其余的人都在观望。

  但等到了六月底的时候,这批喂养饲料的鱼竟然长大上市后,观望的养鱼户们终于坐不住了,一个个筹措好钱,赶紧去大安鱼饲料厂,却发现有人比他们来得更早。

  大安鱼饲料厂外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全是来购买鱼饲料的养鱼户,鱼饲料热销,供不应求。

  面对这种所料未及的火热情况,林老实当机立断,把所有养鱼户都请进了工厂里,然后拿来收据和笔,让他们预定,留下地址,约定好大致的日期把鱼饲料给他们送到家里去。

  不放心的养鱼户也可以登记一下,等回头鱼饲料充裕了,会写信通知他们。

  因为有政府宣传,大安鱼饲料的工厂又这么大这么漂亮,养鱼户们唯恐抢不到饲料,大多都给了定金下了单。

  接了这么多单子,为了早日把鱼饲料送到养鱼户手里,林老实一边招人一边让工人们多加班,给他们算加班工资。他自己更是一天只睡几个小时,催生产,整理订单,将同一片区域的订单登记在一处,集中配送鱼饲料。

  同时购买卡车也被列入了他的计划中。林老实利用养鱼户的定金,又贷了一笔款,购买了一辆载重四吨的卡车,把大勇招来做司机,开车往乡下送饲料。

  他这种主动将饲料送上门的方式,免去了不少养鱼户的烦恼,尤其是一些小鱼塘的养鱼户。因为他们买不起车子,用村里的拖拉机也要给油钱,自己不会开还得请师傅,非常麻烦。现在完全不用操心这个问题了。

  短短半个月,大安鱼饲料就在大安县扬了名。饲料厂也开始正式盈利,林母和林建义高悬的心终于放下,王县长也非常高兴,还在全县开展的经济会议上,公开表扬了林老实,肯定了他勇于创新,敢于拼搏,不怕吃苦的精神,鼓励大家向他学习。

  何春丽从广播中听到这番话,心里就跟打翻了调料瓶一样,五味杂陈,很不是滋味。

  林老实的日子蒸蒸日上,他们服装厂的效益却江河日下。最初,抢个先,他们打开了市场,占了先机,但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跟风者,见他们赚了钱,这两年,县里,市里,隔壁县市都开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服装厂。

  不用自己设计的服装厂没什么技术含量,只要跟风抄袭,随便一个裁缝都会。而且开这种服装厂或者小作坊成本也低,只要弄几台缝纫机,招几个裁缝就能开工。

  一时之间,小服装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,开始打价格战。何春丽的日子很不好过,因为她的成本比较高。

  开年以来,他们服装厂的销量直线下滑,半年时间已经锐减了五成。何春丽焦虑得整晚整晚都睡不着。

  因为这场危机,她跟胡安的关系倒是缓和了。两人一合计,决定也跟着降价,抢占市场,但他们要运输,要租房,要开店,要付工人工资,成本比就几台缝纫机,既是员工又是老板的小作坊高多了,价格降到跟小作坊一样,根本赚不了什么钱,等于白干了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两人自然不甘心,一合计,想出了一个降低成本的好办法。那就是专门采购服装厂便宜处理的的尾布、布头、刀口布、边角料、断布、残次布!

  第29章

  “妈妈,我背上好痒, 还有肚子上……”一个皮肤白嫩的小女孩不停地在身上抓, 抓出了红痕她都不停。

  小女孩的妈妈掀起她的小裙子,看见肚子上的红痕, 吓了一跳, 赶紧把她带到了医院做了检查。医生说这是皮肤过敏, 吃药的同时要寻找出过敏源,过敏源,否则以后还会反复发作。

  过敏,皮肤过敏?这个年轻的妈妈想了好一会儿,这几天很热,女儿一直呆在家里, 怎么会过敏呢?思索了几秒, 她的目光落到了小姑娘漂亮的粉色小裙子上。

  孩子一直想要一条漂亮的裙子,可太贵, 她一直没舍得买,直到昨天上街, 看到店里面卖得很便宜, 以前要四五块钱一条的裙子,这次竟然只要两块多钱一条,她当即就给孩子买了。今天换上之后,才过半天,女儿浑身就发痒,长过敏的红点点, 莫非是衣服的原因?

  年轻妈妈心里产生了怀疑,回去后就让小姑娘换下了裙子,吃了药,到了晚上小姑娘的过敏就好多了,没几天就痊愈了,接下来也没复发。

  病好后,小姑娘又惦记上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漂亮小裙子,嚷着要穿,年轻妈妈开始不答应,最后磨不过孩子,也舍不得将刚买的新裙子就这么搁置了,松了口。她将小裙子打上肥皂洗了两次,在太阳下晒干,然后给小姑娘穿上,并密切关注着孩子的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