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百八十九章 结局

第二百八十九章 结局

? 洛阳大火漫天,张让、段圭杀出一条血路,带着小黄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谷门,奔小平津。只有卢植持剑夜驰河上,紧紧跟随,王允得知,立即遣河南中部掾闵贡随卢植后,闵贡率部骑马追上,一场苦战,卢植重伤,斩杀张让、段圭,余皆投河而死。

闵贡留人照顾卢植,扶小皇帝及陈留王上马,小皇帝刘辩独乘一马,陈留王刘协与闵贡共乘一马,一路南行。公卿百官奉迎於北芒阪下,太尉崔烈在前引导。适逢董卓率将骑数千来迎,崔烈呵使避,董卓骂崔烈曰:“昼夜而来,何云避退,我不能断卿头邪?”

崔烈一个文人,那遇到如此不讲理的做法,再看着董卓身后的大军,顿时不敢言,董卓上前见过小皇帝刘辩说:“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,以取祸败,为负不小邪?”

刘辩已经十四岁,正惊讶中,董卓又走近陈留王刘协说:“我叫董卓,让我来抱你。”

说完,董卓便从闵贡怀中抱过刘协,刘协九岁。回到洛阳,天已经大亮,就听得小儿童谣:“侯非侯,王非王,千乘万骑走北芒。”

随即,响起西凉军让人惊悚的号角声。董卓得意间,忽然看见刘子敬正站在城门口,和严佛调在说着什么,两人的神情一如当年那般平和,刘子敬甚至朝董卓笑了笑。

此时,何进何苗兄弟俱死,吴匡、张璋等人无所依靠,都先后投靠了董卓。但是董卓自嫌兵少,怕不为远近所服;每过四五日,辄夜遣兵出四城门,明日陈旌鼓而入,宣言云“西兵复入至洛中”。洛阳中人都没察觉,谓董卓兵不可胜数;另一面牛辅等人击败了白波军,意外地杀死了郭太,然后在长史刘艾的带领下,源源不断地进军洛阳。

董卓又利诱吕布,杀了执金吾丁原,吞并其众,至此,京都兵权唯在董卓一人之手。骑都尉太山鲍信带着泰山兵回到洛阳,对袁绍说:“董卓拥强兵,有异志,今不早图,将为所制;及其初至疲劳,袭之可禽也。”袁绍畏惧董卓,不敢动手,鲍信遂还乡里。

不过从那一个早上以后,董卓再也没见过刘子敬,李儒和投靠过来的焦峒群四处打听,依旧没有消息,有的说刘子敬和鱼行赤一起隐居了,有的说刘子敬和召公子同归于尽了,还有的说刘子敬和左慈一起云游天下。

董卓接替刘弘任司空后,专擅朝政,听说蔡邕的名气,于是征召他,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。董卓大怒,骂道:“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,蔡邕就算骄傲,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。”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。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,被任命为代理祭酒,很受董卓敬重。又被举为高第,历任侍御史、治书御史、尚书,三天之内,遍历三台。又升任巴郡太守,被留任侍中。

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,对他非常客气,一遇举行宴会,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,蔡邕也有心出力。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,蔡邕恨自己的话很少为董卓采纳,对堂弟蔡谷说:“董公性格刚烈而容易作恶,终究不能成事。我想东奔兖州,但是道路太远,不易达到,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,怎么样?”

蔡谷不赞同说:“您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,在路上走,看的人云集,这样,想躲起来,难啊!”

初平三年,董卓被诛杀,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,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,并为之叹息,脸色都变了。王允勃然大怒,呵斥他说:“董卓,是国家的大贼,差点倾覆了汉室。你作为臣子,应该一同愤恨,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,忘记了操守!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,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,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?”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,蔡邕死在了监狱里。

小霸王孙策占据江东六郡后,欲渡江袭许,在吴郡城楼上招待袁绍的使者陈震,集会诸将宾客,于吉乃盛服杖小函,漆画之,名为仙人铧,趋度门下。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,掌宾者禁呵不能止。孙策因此激怒,言:“我为不如于吉邪,而先趋务之?”便使人抓住于吉。

诸事之者,悉使妇女入见孙策母,请救之。孙母谓孙策曰:“于先生亦助军作福,医护将士,不可杀之。”

孙策曰:“此子妖妄,能幻惑众心,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,尽委策下楼拜之,不可不除也。”

江东诸将复连名通白事陈乞之,就连周瑜也不得不写信来求情,孙策乃生一计,使于吉求雨。孙策令人缚于吉置地上,说若于吉能感天日中雨者,当原赦,不尔行诛。俄而云气上蒸,肤寸而合,比至日中,大雨总至,溪涧盈溢。将士喜悦,以为于吉必被释放,并往庆慰;不料孙策催斩之,暴尸于市。将士哀惜,共藏其尸。

曹操闻之,问前来投效的封衡:“此人真是于吉?”

封衡叹息道:“是召公子。泰山一战,虽然杀掉了窦家的所有高手,召公子也因此失去了功力,左慈便想了这个法子,让他做点有益的事情,没想到能者无所不能,就算做一个道士,召公子也做得如此风光,当真有千古绝唱的味道。”

曹操问道:“他真的就甘心做一个道士,孙策的想法要是没错呢?”

“那孙策就得死,召公子的敌人没有善终的。”在这一点上,封衡不需要证明什么,曹操也是一路走过来的,不过是从一个狡诈的少年,变成叱咤风云的人物,这一次决战,只要胜了袁绍,天下就再也没有对手。

满宠匆匆进来汇报:“豫章传来消息,许劭许子将死了。”

封衡的眼睛一花,似乎在那个桥头的房间里,曹操和夏侯惇正在眼巴巴地望着许劭,听许劭一字一字地说道:“子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也。”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