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4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……”两岁背诗的孩子还笨的话,别家的孩子活不活了?

  花月很不能想象李景允的教导方式,但还是低头教他:“这是鹅,大白鹅的鹅。”

  有介展颜一笑,拿着纸就朝李景允跑了过去。

  恍然一瞬,花月觉得自己看见了小时候的父皇母后,两人也是这么在庭院里,一个站着逗小孩儿,一个坐着绣花,她朝母后跑过去,总能看见她脸上温柔得不像话的笑意。

  她好久没有梦见过父皇母后了。

  大概是日有所思,当天晚上照旧被人抱上床之后,花月没来得及听李景允和霜降碎嘴,就陷入了梦境。

  梦里的母后招手让她过去,摸着她的头发问:“你院子里的花是不是开了?”

  “是啊。”她乖巧地答。

  “小孩儿可还康健?”

  “都活泼着呢,俩孩子性子不一样,但都体贴懂事,等长大了,会有出息。”她趴在母后的膝盖上碎碎念,“您二位打小就让我以后好好过日子,我也算不负期望。”

  摸着她的手一顿,母后笑着问:“真的过好了?”

  喉咙莫名有点堵,花月梗着脖子点头:“嗯,过好了。”

  梦醒之后,她眼角有点湿,怔愣地看着床帐上的花纹出了许久的神,才又起身下床。

  霜降说得没错,班师回朝的大军是不能在这里耽误太久的,没过几日就传来了拔营的消息,镇上不少人还去送军了。

  可是,不知道为什么,她买了菜回到布庄,还是一如既往地看见了李景允。

  他换了一身青珀色的长衫,眉目清淡地回头,不像战场上下来的,倒又像当年将军府里任性的公子爷。

  “不是商量好了等剩下的香囊做好就托人送去京华?”她开口。

  李景允定定地看了她一会儿,点头:“嗯。”

  “那您为何没有随军动身?”

  “有介说不想走。”他道,“他想多留一阵子,我便在这儿多陪些日子。”

  有介和释往太亲近,的确是难舍难分,她也为某一天这两人要分开而发过愁,他这么说,她自然也不会赶人。

  只是……

  “大人。”花月放下菜篮,“您如今的地位,要什么样的女人都有。”

  “嗯。”他冷淡地点头,“这不用你说。”

  “既然如此,何不往前看?”

  “你何处觉着爷没有往前看?”

  深吸一口气,花月抬起自己的手,这人的手就在这光天化日之下搭在她的手腕上,指节分明,想忽略是不可能的。

  李景允垂眼,看向她手背上的血痕,抿了抿唇。

  “哪儿弄的。”

  花月很无奈:“大人,平民百姓过日子,少不得有磕磕碰碰,集市上买菜,人都挎着篮子,转身勾扯出点痕迹实在寻常。”

  第99章

  李景允不说话了,拉着她的手倒是没松,一路进得主屋去,翻出药水来给她洗伤口。

  背脊发麻,花月挣扎了两下:“不必。”

  就一条血痕,破了点皮。

  李景允没听,扯了老长一块白布,在她手上缠了三圈。

  嘴角抽了抽,花月举着粽子似的手,直摇头。公子爷就是公子爷,寻常百姓过日子,哪有这么大惊小怪的。

  包都包了,她也懒得拆,起身就去厨房准备做饭。

  身后这人亦步亦趋地跟着她。

  “大人。”她有些烦,“您这是何意?”

  “不能跟?”他挑眉。

  “您是大人,您爱去哪儿去哪儿。”花月回头看他,“但您总跟着我有什么意思,大丈夫行宽道不走小巷,何况尾随于妇人?”

  “爷乐意。”

  最后这三个字一点也不冲,倒莫名带了些孩子气,花月拧眉望向他的眼睛,却发现里头没了先前的暗流汹涌,只剩一片静谧如湖水的东西,任由她尖锐地看进去,也没有丝毫防备和反击。

  她看得有点怔愣。

  这是硬的行不通,打算同她来软的?花月觉得好笑,这位爷可真是不会哄人,就算是使软手段,也没有他这样的,光跟着有什么用?况且,也跟不了太久,他总是要回京华的。

  边关平定,大军回朝,周和珉即将登基,这场面怎么也不可能少了李景允,他该封侯拜相,受万民敬仰了。

  这么一想,花月心里就轻松多了,任由他四处跟着,只当他不存在。

  于是,镇上的人都慢慢发现,新来的那位大人对殷氏布庄的掌柜有意思,跟进跟出,丝毫不避讳闲言碎语。有他在,地痞流氓再也没去布庄找过麻烦,就连收税的衙差,路过布庄也没停下步子,跑得飞快,还是那掌柜的追去衙门,主动交税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