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零七章一斛珠第六折下





  “廉贞,你也看到了,这片枫林的白天和夜晚,是很不一样的。”

  玉衡填埋完尸体之后,只是向着林中略微又走了几步,便猛然地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。她循声回过头去,却并无太多惊讶之色,只是微微颔首:“太妃娘娘。您不担心被长秋宫发觉?”

  “她?只怕是要去含章殿折腾一番了。明日的朝会,可不好应付。”

  玉衡牵起一个了无温度的微笑:“太妃娘娘倒是了解得透彻。”

  “即便是在这里,你还是要称孤为……太妃?”明仪太妃忽而低声地轻笑,却分明是带着些许无奈,言语之间不觉便改换了自称,“不过这时候四下无人,或许我倒是可以叫你……阿衡?”

  玉衡一时默然不语。

  “协时月正日,同律度量衡。阿峥本欲为女儿取名为‘衡’,但依照谢景行的意思,气象宏大未必是好事,故而这最后也便只是她私下里对其女的称呼罢了。”明仪太妃轻叹了一口气,复又说道,“原来你还是记得‘衡’字何解的,那时我便认出来,你才是她的长缨……不,阿衡。”

  “她的期望,我岂敢忘记?太妃娘娘——”

  “不。”明仪太妃听到此处,立即便出言打断了玉衡的话语。而她的目光在触及到玉衡的时候,忽而变得渺远了起来,声线之中也带上了几分怀恋,“不是什么太妃……我是玉宛嵘,你的母亲玉宛峥的妹妹。”

  “……姨母。”玉衡无奈地叹了一口气,“我自然是记得。衡者,任权均物、度量世事,以及……匡正天下。”

  说到“匡正天下”四字时,玉衡的语调中不经意地带上了些许的疲惫与不甘:“其实她做不到,我也做不到。”

  自从方才开始,玉衡便已是这一副反常的模样,再不是平日里玩世不恭言笑晏晏的做派。

  “她毕生的愿望,也终究只是个愿望罢了。”明仪太妃轻轻地摇了摇头,语气似是怀恋,““阿峥的心境胸怀不输男子,也曾以‘白露’之名与意园名士唱和抒怀——但也仅此而已了。”

  玉衡的目光远远地投向了黑暗的湖水:“我听闻,她曾是闻名洛都的颍川才女。”

  “是啊。”明仪太妃轻轻地笑了一声,“出阁前的那时候,阿峥样样都比我出色,家中父母的目光也永远都是停留在她身上的——我直到入宫前,无论怎么努力,都赶不上她……”

  玉衡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那黑暗的湖水,言语之间却是再懒得做半分修饰:“依照这样的情况,你更多的该是嫉妒。”

  “她是个很有见地的人,也时常和我说上许多。”明仪太妃仍旧笑着,并不因为玉衡的冒犯之语而恼怒,只是语气却渐渐激动了几分,“嫉妒?或许是吧,不过比这更多的是,我想成为足以和她比肩的人——换得父亲哪怕再多一点点的关注。”

  她说到此处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这才略微平复了一些心情。转而看向了玉衡:“但其实我很清楚,她身上令我着迷的东西,是我一生也不会有的。”

  “哦?”玉衡面色似是无悲无喜,一片反常的平静。

  “知道最后一次相见之时,她说了什么吗?”明仪太妃不待玉衡回答什么,便又径自答道,“她说,金丝鸟笼内的生活她早已厌倦,但如今才知道,鸟笼之外,其实也根本没有足以生存的树林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玉衡平静的神色骤然裂开了一条缝,她微微蹙眉,似乎很有些痛苦地扶着额头,“倒也像……母亲会说的话……”

  “可她至少也曾破城而出,我却是一辈子在里面画地为牢了。”明仪太妃亦是叹惋,“或许这便是我永远不及她的地方。”

  “世间千万女子,原本也没有多少能够破城而出。若非是那时母亲安排接应的人遭遇了不测,我只怕也是……”玉衡猛然地停下了回忆,不再多说自己那时的事,袖中的手却是暗暗握成了拳,“可惜你最终也未能做到与她并肩。”

  “是啊……她怎么会这样死了呢……”明仪太妃怅惘的声线蓦地颤抖起来,“即便是死,我也只允许她死在我的手上……凭什么死在了韦家这个女人的阴谋里?”

  这样说着,明仪太妃忽而抬手指了指身侧茂密的枫林,言语之间带上了几分复仇般的快感:“所以孤送了她一份大礼。她既是与先帝的云妃颇有瓜葛,那么她敢下手诬陷谢家,孤自然也敢栽赃云妃。”

  玉衡心下不觉暗暗一惊,面色上却仍旧是平静:“原来先帝的堕马本是……”

  “一个不算成功的阴谋罢了。”明仪太妃复又轻嗤一声,“只是不曾想最终还是没能阻止。”

  “但长秋宫为什么……和眼睛过不去?”回想起她初次来到长秋宫时的情形,玉衡不觉心有余悸。

  “因为行刑前我着人剜下了云妃的眼睛,又混在了长秋宫晚膳的丸子汤里——她是活该。”明仪太妃咬牙切齿地哼了一声,抬眼看向玉衡,语调复又柔软下来,“但我不明白,你为什么要替她除去太子——那一纸反书,是你的手笔吧?”

  “模仿醉汉之语罢了,引太子入局的整个计划,都是我向她提出的,也是我与她一同动的手。”玉衡终于又露出了往常漫不经心的笑意,举重若轻地说着,“若非太子存在而长秋宫膝下无子,她真以为这些年朝中重臣会选择辅佐她?倒是大家先前都误认了那几位长秋宫党羽了。”

  明仪太妃轻快地笑了起来:“借着除去太子的机会取信于长秋宫,同时又将长秋宫推到了风口浪尖——借刀杀人啊,阿衡。”

  “姨母过奖。”玉衡垂眸看着湖畔湿润的泥土,笑意更甚,“哪里是什么借刀杀人呢?是她自己选择了迎着刀刃而上。”

  “只是你这样向她献计,她竟不曾起疑?”

  “这是一个交易。她同意风茗同我入宫,而我替她设法除去太子。”玉衡笑吟吟地看向明仪太妃,“虽然我并无此心,但只要让她将我与风茗的关系认做了……那便是击中了软肋。”

  “你早就知道云妃?”

  “不,汝南王与楚王兵变的那夜我曾与她有过些接触,多少也能猜出些什么。”

  “呵……”明仪太妃长舒一口气,望着天边的残月,“能看见棋局的棋子,真不知道是不是应当为你高兴。”

  “且看来日吧,姨母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兴平八年十月,韦后欲废太子。时女龄十九,为绣衣使,方断楚王事,以故为韦后信。女因觐于韦后,言太子巫蛊于东宫,当诈谓上不和,引之探视。又作书草,若祷神之文,有如太子素意,因醉而书之。

  至于太子入觐于式乾殿,女乃作宫婢装,奉酒枣三斗,曰:“此天子之赐也。殿下不食,以为鸩乎?”数言逼饮醉之。女又携小婢以纸笔及书草使太子书以逆文,太子醉迷不觉,遂依而写之。

  以是韦后得废太子,而朝野悉与之离德也。

  ——《天岁故臣书·卷十六·明穆夫人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