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节(1 / 2)





  七彩:等房子盖起来,更有我发挥的余地了。

  七彩还提醒她爸:“爸,等盖新房,找个离南山近点的地方。”

  “那边偏,为啥选那边?”

  “就喜欢呗,那边清净。”七彩想,如果在山脚下盖房子,她抓只猎物回来,下山就可以弄到自家去;如果离山脚太远,让别人发现的可能性就大点。

  “我跟你妈商量一下再说。”程茂林已经在考虑闺女的意见,看山脚下有没有合适的地基。

  第二天,程茂林叫上三哥,一起去老村长那里批地基。

  老村长倒是没有为难他们,可以马上给批地基。可是村子中间的闲置地基,大多数都是有主的。他们想要地基,只能在村子周围找。

  程茂田拿不定主意,他知道四弟一向主意多,便说:“茂林,你看哪块好你决定,我在你旁边要一块地基,以后咱们当邻居。”

  程茂林没有多想,他早就跟媳妇商量过这事儿,决定选地基不能离老院太远。因为三兄弟不管谁家有点啥事,叫人方便。所以,程茂林把地基选在靠近山脚下的地方。他选的这块儿比较偏了,周围是荒地,没有人家,跟最近的那家还隔着一个水塘。

  老村长问:“决定了,就在这块儿?”

  “嗯,村长叔,就在这儿了。”

  程茂田犹犹豫豫,最后选了一块更靠近村子的地基,并没有跟四弟当邻居。

  “茂林,你选的地太偏了,要不往里挪挪。”

  程茂林摇头:“不用了,我就选这儿。”这块地是媳妇和闺女都同意选的地方,就这儿了。

  第十四章

  程奶奶没有把分家的事通知嫁到本村的闺女程燕飞。本来一个出嫁的闺女,嫁人后管不着娘家分家的事。

  分家第二天,程燕还是听别人说闲话,才知道娘家已经分了家。她抽个空赶紧跑回娘家问咋回事。

  “妈,我咋听人说咱家分家了,真分了吗,为啥分的?”程燕这么问,是怕哥嫂之间起了龌龊才闹着分了家。

  “分了。不为什么,这不是下一辈都长大了吗,你大哥家立宗上完高中就快娶媳妇了,你三哥四哥家有闺女,大了跟爸妈一块儿住也不太好,家里住不开,我和你爸就做主分家了。”

  “我还以为是因为给程叶看病闹的。”

  程奶奶:“给程叶看病那是应该的,谁家孩子病了,我能不给出钱看病?”

  程燕:“妈,我又不是说您,我是说我几个嫂子。”

  “行了,家里没啥事,你就甭管了。”程奶奶的意思是不让闺女掺和娘家的闲事。她是怕因为闺女管得多,惹儿媳妇嫌,等闺女在婆家遇到啥事了,几个当嫂子的会拦着儿子们不给闺女撑腰。

  “分了家更省心了,不用管吃管喝操那么多闲心。我现在啊,有空就帮你大嫂做做饭,没空就让她自己做,剩下那俩不用管了,也不都找我要吃的了。”程奶奶戳了戳闺女问:“你婆婆啥意思,透露过啥时候分家吗?”

  程燕嫁到本村林有水家,林有水有俩儿子,程燕嫁得是小儿子林长河,生了个儿子叫林玉军,是个三岁的奶娃娃。

  林有水家住房情况和程家差不多,可他家里只有俩儿子、三个孙辈,目前足够住的。所以程燕想分家单过,一时半会儿好像找不出好理由。

  程燕冲一边翻个白眼:“分家,我倒是想分,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?”

  可她很快又说:“我再熬两年,等军子大了,我也说家里住不开分家。只有军子还不够,我还得再生一个。”

  程奶奶教育闺女:“你公婆还算讲理,要不当初也不能把你许给他家。只要他们不太偏心,不许你闹腾。”

  程燕:“老大家俩孩子,我就一个,他们就算不偏心,我也吃亏。算了,我还是赶紧怀一个吧。”

  程奶奶:“就军子一个,是单了点,趁着年轻赶紧生吧,人家县城的大夫说过,年龄大点的女人生孩子危险。”

  “嗯。”

  程燕临走时,程奶奶给她塞了俩自家种的甜瓜,“拿回去给军子吃。”

  程燕:“我拿东西回婆家,嫂子们看见愿意吗?”

  “就俩甜瓜值啥,我还做不了主?拿着吧,看你这小心眼劲儿。”程奶奶挥挥手让闺女回婆家了。

  第二天早晨,老村长举着大喇叭里喊:“从明天起,生产队成立大食堂,以后家家户户都去大食堂吃饭。按规定,以后不许在家里做饭,谁要是不按上级说的办,就是反对党,抵抗共产主义政策……”

  吃大锅饭听起来是好事,可老村长打心底觉得这事儿不妥当,可是他无能为力,只能按照上级部门说得做。就连那些威胁的话,都是他从大会上学来的。没办法,上级怎么说,下面就得执行。跟政府对着干,能有啥好处?

  “当然,上级还发话,以后在食堂顿顿有菜,吃饭不限量,能管饱。这就是吃大食堂的好处……”

  整个河上村老老少少几百口子人,一起吃饭真不是个容易事。

  起码锅得够大,要不不够吃。需要的桌椅得够多,这些大队提供不了,只能各家各户凑齐。

  等正式吃大锅饭这天,村委可是真热闹。全村男女老少都聚集到这里来了。大队部墙上贴着大红标语:放开肚皮吃饭,鼓足干劲生产“”生活集体化,食堂如我家“。院里摆满了八仙桌和长条凳,比谁家结婚还热闹。

  大锅饭头一次吃的是大白馒头,比成人拳头还大的大馒头,一人能吃好几个,那种很能吃的,十几个馒头都能填进肚子里。

  饭桌上,每桌有四个菜不说,其中还有肉菜,吃完还能再去盛满。饭菜一端上桌,大家伙儿没空说话了,个个赶紧吃饭,生怕吃晚了会少吃似的。

  林长生因为能吃出名了。他吃了整整八个大白馒头,比有些大人都吃得多。

  有人笑着说:“长生,你别把肚皮撑破了!”

  林长生埋头吃着回答:“我饭量大,肯定撑不破。”好不容易吃顿饱饭,不吃才是傻子。

  林奶奶替孙子描补:“我家长生力气大,吃得多不稀罕。你们看看哪个吃的不多,老盯着我家长生干啥?”

  可不是,在坐的所有人几乎都在埋头猛吃。